在确定发明具有 “真实世界互动”后,新西兰知识产权局在IsoLynx, LLC [2022] NZIPOPAT 16案(2022年11月8日)中对在某个区域内定位追踪标签的系统授予了专利。
本案主要争议点在于该发明是否只与计算机程序本身有关,或者实际贡献是否超过了计算机程序本身。
新西兰框架
根据《2013年新西兰专利法》第11条规定,“仅与计算机程序本身有关”的发明,或实际贡献 “仅在于其为计算机程序 ”的发明,不能授予专利。
举例来说,根据第11条,如果一种控制洗衣机运作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洗衣机运作方式,使衣服更干净,用电量更少,该程序就具备可专利性,因为实际贡献在于洗衣机的工作方式(而不是计算机程序本身)。
相反,如果一种计算机程序是用于自动完成实体注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并且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就不具备可专利性,因为唯一的新元素就是计算机程序本身。
对于大多数软件发明而言,要确定某个元素不仅新颖,还在计算机系统之外产生效果,可能有困难。
什么是“真实世界”追踪系统?
IsoLynx的发明涉及一个系统,该系统利用视觉指示器告知用户追踪标签位置的错误。通过在相关区域周围安置接收器,确定每个追踪标签的位置,从而在一段离散的时间内接收追踪标签发射的信号。不可预测的环境条件、接收器数量不足、没有收敛性或接收不良,都可能导致出错。通过图形化表示追踪区域,可以显示多个追踪标签的位置。
然而,在现有追踪系统中,即便所显示的位置不正确,也不容易发现。
IsoLynx的解决方案是在图形上生成一条线,连接按时序排列的连续位置对,这样,只有当至少一个按时序排列的连续位置出错时,才可见这条线。
五项“准则”及计算机以外的技术效果
为确定一项包含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是否具备可专利性,新西兰审查员通常会参照以下五项准则:
- 所主张的技术效果是否对计算机外执行的流程产生技术效果;
- 所主张的技术效果是否作用于计算机架构层面;也就是说,该效果的产生是否与正在处理的数据或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无关;
- 所主张的技术效果是否导致计算机以新的方式运行;
- 该程序是否使计算机成为一台更好的计算机,即成为一台运作效率更高、效用更强的计算机;
- 所主张的发明是否克服了所认识到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规避问题。
关于准则 (i),局方代表详细解释道,单纯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并不能在计算机以外产生效果,即使该信息来源于真实世界。然而,在IsoLynx案中,在追踪系统显示器上显示一个错误,就不单纯是运行一个计算机程序而已。局方代表认为,IsoLynx的发明将真实世界的数据转化为数字形式,并在这些符号错误显示位置时提供相应的视觉指示,使用户能够轻易地识别错误。
这一点被认为构成了真实世界互动,因其提供了关于真实世界情况的有用信息。
局方代表还认为,IsoLynx的发明符合准则 (v),因其没有回避、避免或规避问题,而是直接解决问题。
数字领域和物质领域的相互作用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新西兰软件相关专利终于迎来本案决定,使部分问题明朗化。但在新西兰要克服可专利性客体的审查意见,仍具有挑战性,特别是那些与物质世界没有太多互动的软件发明。
话虽如此,本案决定表明,严格来说软件相关的发明不需要产生真实世界的结果,只要软件建立起真实世界互动即可。
如果您对软件相关专利有任何疑问,或者想进一步了解新西兰对专利保护客体的要求,请联系作者Isaac Tan或David Webber。